55世纪

东方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榔头火焰磨炼闪光人生
——2005年天下劳动模范

55世纪-购彩大厅welcome官网

王品盛简介:

男 ,汉族 ,中共党员 ,1954年5月出生 ,1975年7月结业于春风电机厂技校 ,并加入事情进入春风电机厂焊接分厂担当冷作工。2004年荣获天下“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荣获天下劳动模范 , 2008年中选北京奥运乐山站火炬手 ,2008年中选十一届天下人大代表。

作为中国55世纪集团四川春风电机有限公司的一名冷作工 ,王品盛凭着一股不平输的闯劲和勇于立异的精神 ,三十余年在实践中钻研 ,熟练掌握水轮机转轮、蜗壳、机座、凝汽器等冷作手艺 ,攻克了一个个难题 ,成为手艺工人中的佼佼者 ,员工们把王品盛誉为专挑“高难度”的人。

从2000年起的10年间 ,王品盛完成了相当于20年的事情量。从事冷作工35年 ,王品盛集种种声誉于一身:2004年荣获天下“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荣获天下劳动模范 , 2008年中选北京奥运乐山站火炬手 ,2008年中选十一届天下人大代表。2006年 ,王品盛还被选为中华天下总工会组织的100集纪录片《中国劳模》100个拍摄工具之一。

三十五年冷作 ,坚守成一座岁月的丰碑

1975年 ,王品盛热辐技校结业进了春风电机厂 ,被分到了焊接车间当冷作工。刚进厂的王品盛看不懂图纸 ,尺寸盘算难题 ,干活不知从何着手。要知道 , 冷作是焊接工种中手艺难度最大的工序之一 ,需要钳工、焊工、数学、电工等多项基础知识 ,要成为一个及格的冷作工 ,放样、矫正、成型、装配等十八般武艺必需样样醒目。于是 ,干一行爱一行的王品盛硬是笨鸟先飞 ,加入企业组织的种种文化手艺补习班 ,一字一句地硬啃冷作手艺知识。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 ,王品盛重新学起 ,给师傅“打下手”时 ,他仔细视察 ,记下每一个手艺要领 ,别人下班了 ,他又找来图纸重复比照琢磨 ,再进车间实地“演练” ,走路、用饭都在思索冷作手艺 ,家里也成了课堂 ,摆满了图纸与冷作操作书籍。

有一次 ,王品盛把电站用的一台肘管装好后 ,发明左、右两头离标准标准均有误差 ,其中左端长于标准标准100毫米 ,右端则短于标准标准100毫米。王品盛想到这样会使电站设计达不到要求 ,急得几天吃不下饭 ,通宵失眠。厥后 ,他终于冥思苦想出一个步伐 ,把另一台肘管的前半部与这台肘管的前半部对调 ,误差顺遂解决 ,为企业阻止了损失。

苦干加勤思 ,王品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手艺难关 ,逐渐掌握了冷作手艺 ,从“外行人”成为了厂里的冷作尖子。三十五年的事情中 ,他始终任劳任怨 ,拼搏贡献 ,精彩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手艺要求高、装配难度大、生产周期短的要害部套件装配。并且无论是哪一类产品 ,王品盛都严酷凭证图纸要求 ,确保了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一次检查及格率始终坚持在99%以上。

由于恒久在高温顺电弧光情形中事情 ,王品盛的皮肤泛着引人注目的嫩红 ,双眼一见强光就直流眼泪 ,手上的皮肤无数次地脱了又长 ,长了又脱 ,腿上也密密麻麻地满布几十上百个烫、碰、撞伤的疤痕……但却换来了数年如一日 ,加工所有产品部件一次检查及格率始终坚持在99%以上。

撩起了王品盛的裤管 ,他的两条小腿上面密密麻麻地充满几十上百个疤痕 ,大的似铜钱般大 ,小的也有指甲盖般大 ,有的是挪动、摆下班件使之成型时磕碰的 ,有的是工件成型定位点焊时焊花飞溅灼烫的。这些疤痕 ,是王品盛三十五年冷作生涯的有力见证。

挑战“高难度”的人

在已往的35年时间里 ,解疑克难之事成了王品盛的“司空见惯”。

2001年3月 ,公司接到出口德国沃尔沃公司的工程机械产品———稳固架的订单。该产品手艺要求高 ,对春风装配与焊接手艺都提出了严肃挑战。为此 ,春风专门建设了由各工种组成的手艺攻关小组 ,王品盛以其精湛手艺和突出体现被任命为组长。稳固架焊缝多且集中 ,焊接变形是最大的难题 ,其中一些部件要求不经机械加工 ,外貌不平度不凌驾0.5毫米 ,加工出来的孔同轴度必需控制在误差0.01毫米以内。这样的手艺要求 ,险些是冷作工无法逾越的“高难度”。在接下来的10多天时间里 ,王品盛带着攻关小组上百遍剖析研究图纸 ,无数次探讨装配要领和办法 ,只管把可预见的问题思量周全 ,确保万无一失。当接纳手工加“反变形”及“火焰校形”等手艺手段 ,生产出完全知足图纸和工艺要求的产品时 ,熬红了眼睛、瘦了一大圈的王品盛才露出了知足的笑容。以后 ,王品盛一鼓作气 ,向导攻关小组相继攻克了前后机架、动臂等装配难关。在批量生产历程中 ,王品盛及其攻关小组创下月生产50台稳固架的纪录 ,确保了生产周期和质量。德国沃尔沃公司接件验收的工程手艺职员竖起大拇指连声赞美:“你们做得最好!”

2003年8月初 ,王品盛自动向公司“揽”下广西思安江电站两台蜗壳的装配使命。该使命生产周期只有20天 ,其时 ,正逢出口德国工程机械产品生产的生死关头 ,冷作小组5名手艺职员只能抽出2人加入蜗壳装配。为了赶工时保质量 ,王品盛与另一名电焊工交织作业 ,两台蜗壳同时装配 ,经常是这台蜗壳里装完一节又连忙转移到另一台蜗壳。室外气温高达30多度 ,钢板蜗壳里更是炎热难耐。20天里 ,王品盛天天都在蜗壳座环中爬上爬下 ,在壳节里钻进钻出 ,天天事情10多个小时 ,保质保量完成了两台蜗壳装焊使命。

2004年10月的一天 ,下班几小时了 ,王品盛还在车间忙碌着。从装配、焊接、打磨、入库 ,云南熊家沟电站蜗壳的装配使命 ,必需在4天时间完成。王品盛硬是带着各人经由2天2夜的奋战 ,准期完成了装配事情 ,创立了公司蜗壳生产新的周期纪录。

2004年 ,面临公司上台阶产品——3万千瓦汽发机机座的手艺难题 ,王品盛自动向导攻关小组成员 ,借来图纸 ,重复琢磨 ,无数次地探讨装配要领和办法。攻坚阶段 ,王品盛天天事情10多个小时 ,研究装配计划 ,攻克装配难题,将最优的计划应用于机座的装配中, 在他的向导下 ,3万千瓦汽发机机座装配各项手艺难题都得以解决。

悉心教授 不让自己高明手艺成为“绝活”

王品盛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 ,干活时他仔细琢磨 ,仔细推敲 ,带徒弟时 ,也是身教重于言教的。他总是在教要害手艺时 ,一遍一各处不厌其烦地给徒弟树模 ,直到徒弟意会。同时他还要求徒弟和自己一样 ,重复训练读图、制图 ,掌握识图这些冷作工必备的手艺。

冷作工是整体操作 ,王品盛当了20多年生产班组长 ,深知让年轻人早日成才的主要性。为提高年轻人的手艺操作水平 ,王品盛绝不保存地将自己多年探索出来的履历教授给年轻职工 ,如:他运用自若的火焰矫正武艺 ,可以提高加工工效3倍。他的徒弟李全 ,加入事情仅5年就生长为一个冷作班组的组长 ,真可谓名师出高徒。为让年轻人早日挑大梁 ,他作育了一位年仅35岁的年轻人李业光 ,接替了自己的班组长职务。经他作育的青工许多已经生长为公司水火电生产的主力军。

“55世纪老组长就像一头“老黄牛” ,不但能受苦 ,并且肯钻研 ,在分派工时时又经常‘亏待’自己。”同组的工人们都是云云评价王品盛的。

“天下劳动模范”荣获者
【网站地图】【sitemap】